学术论坛
人脑连接图谱与人工智能论坛
论坛简介
近年来,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正处于科学与技术交叉的最前沿,各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揭示人脑机制,理解智能本质,构建全新智能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脑图谱学通过绘制与解析人脑的复杂组织结构与功能动态规则,为揭示认知与行为背后的脑科学机制提供了关键基石;人工智能模型则以其强大的建模与优化能力,为处理大规模脑影像数据、发展新一代脑图谱计算与结构功能解析模型,提供了变革性工具。本研讨会瞄准脑影像大数据计算建模方向,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对人脑图谱领域的促进作用,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驱动的脑影像分析技术、脑结构与功能网络建模全新路径,以及多模态脑图谱规范模型绘制与应用。论坛将邀请4位国内知名专家,深入探讨脑图谱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前沿进展、技术挑战和发展路线,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的深入融合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论坛日程
论坛时间:2025年5月10日15:50-17:50
论坛名称:人脑影像图谱与人工智能论坛
主持人:贺永,吴丹
论坛主席

  • 贺永+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jpg

    贺永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贺永,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脑连接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长,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研究领域为计算神经影像、人脑连接组学。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Trends in Neurosciences,Molecular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Brain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50000余次,H指数104。担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脑成像专委会主任委员等。担任国际期刊Brain Research共同主编。主要荣誉包括: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连续八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

  • 吴丹+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jpeg

    吴丹
    浙江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吴丹,浙江大学长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曾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共振成像与医学影像分析。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Radiolo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26项(国际专利8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许金奖。目前主持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担任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儿童磁共振分会主席、扩散磁共振分会候任主席;担任Human Brain Mapping副主编。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学者等。
论坛讲者信息

  • 贺永+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jpg

    贺永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人脑发育连接图谱绘制与计算建模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贺永,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脑连接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长,国家基金委“神经影像与人脑连接组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在Nature子刊、PNAS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50000余次,H指数107。担任中国科协第9届全国委员会委员,Brain Research共同主编等。主要荣誉包括: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连续八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研究领域为神经影像与人脑连接组学。

  • 吴丹+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jpeg

    吴丹
    浙江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脑早期发育图谱绘制方法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吴丹,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研究员,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国家优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曾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共振成像序列与医学影像的分析方法的研究,特别在快速高分辨率成像序列的开发、基于弥散磁共振的微结构成像与脑连接网络、胎儿与婴幼儿方面做出了若干原创新贡献。在PNAS、Radiology、Neuroimag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了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4余项,获授权专利14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青年、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浙江省创新创业团队等;在美期间曾主持美国国家卫生所R01、R21、R03基金项目。担任国际磁医学共振学会年会程序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出版委员会委员、儿童磁共振分会秘书(候任主席)、胎儿与胎盘磁共振分会秘书(候任主席)。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35人中国榜单、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学者、国际磁医学共振学会Junior Fellow等。

  • 田启源+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jpg

    田启源
    清华大学生研究员
    报告题目: 人脑微观结构和结构性连接的先进磁共振分析方法
    报告摘要: 无创在体测量人脑复杂微观结构和结构性连接对于认识健康大脑的功能和重大脑疾病的病理至关重要。弥散磁共振成像(MRI)利用水分子的弥散模式推断脑组织的微观结构,基于弥散MRI的神经纤维追踪技术是目前在体重建白质纤维束轨迹的唯一方法。本报告将介绍如何利用最先进的硬件系统、建模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计算技术,改进弥散磁共振成像方法,以实现人脑微观结构和结构性连接的快速、精准测量。
    个人简介: 田启源,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导,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的青年会士。师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Brian Wandell教授及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会士Jennifer McNab教授,2022年晋升为哈佛大学放射系讲师。2023年起全职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立清华脑影像实验室(BIRTH:Lab for Brain Imaging Research at Tsinghua),依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及非人灵长类研究中心开展研究。主要从事开发新型磁共振和神经影像技术,研究脑结构和功能及脑疾病病理和诊疗方法。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 Medical Image Analysis、NeuroImage、Cerebral Cortex、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4项,引用次数2600余次。曾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K99/R00独立之路奖、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高通公司创新奖学金、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青年学者奖(两次)、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 Cum Laude Merit Award 等学术奖励。

  • 崔再续+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jpg

    崔再续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题目: 脑功能连接边的个体差异图谱研究
    报告摘要: 人类大脑皮层在宏观尺度上表现出复杂的跨区功能同步性,这些功能连接在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功能连接个体差异在全脑连接组连边水平的组织模式及其与认知发展的关联仍不清楚。我们识别出功能连接变异的连接轴。沿着该轴,个体差异从网络内连接向网络间连接持续降低,并从联合皮层网络连接向感觉运动与联合网络的连接递减。该功能连接个体差异轴与结构连接变异性的空间模式相关。该个体差异连接轴在青少年时期不断演化,表现为轴的斜率逐渐变平缓。此外,连接变异轴的斜率与高级认知能力呈正相关。综上,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功能连接个体差异的组织架构,其与结构连接组的变异性相关,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断优化,且对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简介: 崔再续,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内容关注脑结构与功能网络的组织原则及其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典型及异常发育规律,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研究于Neur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logical Psychiatry, eLife, NeuroImage等期刊。开发的弥散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软件PANDA,下载量已逾20,000次。入选国家高层次海外青年人才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新星奖(Rising star)。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实验室网站:http://cuilab.cibr.ac.cn/
论坛联系人
  • 赵腾达
    北京师范大学
    tengdazhao@bnu.edu.cn
参会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