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多模态遥感大模型及应用
论坛简介
随着遥感影像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近年来,大模型技术的快速涌现,有效提升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量遥感数据和多项解译任务中的泛化应用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对地观测的智能化水平。本论坛以多模态遥感大模型及应用为主题,讨论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在遥感、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多模态大模型基础架构及系统研究、多模态大模型在遥感大数据时空监测中的应用等,同时就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在遥感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推动对地观测信息智能处理的研究。
论坛日程
论坛时间:2025年5月10日13:30-15:30
论坛名称:多模态遥感大模型及应用
主持人:方乐缘,张向荣
论坛主席

  • image.png

    方乐缘
    湖南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乐缘,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湖南省创新领军人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IEEE GRSS 最高影响力论文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等奖项。担任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等期刊编委。现主要从事深度学习、弱监督学习以及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IEEE TPAMI、IJCV、TIP等本领域顶级期刊论文100余篇),国际权威会议论文30篇,Google scholar引用1.6万余次,ESI高被引(1%)22篇,ESI热点论文(0.1%)4篇。

  • 张向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jpg

    张向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IEEE TGRS、IEEE GRSL副编辑,Remote Sensing编委,《自动化学报》编委,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15-2016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资助,在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长期致力于模式识别、遥感影像感知与解译方面的研究,先后在本领域著名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智能解译为核心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论坛讲者信息
  • image.png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多模态遥感大模型系统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杰出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TCYB、IEEE TNNLS、IEEE TGRS、Research副主编、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CAAI Fellow、CCF Fellow、CIE Fellow、CAA Fellow、CSIG Fellow, 连续八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社部博士后管委会评议组专家,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陕西省首批“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西迁精神传承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师德标兵。

  • 李云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jpg

    李云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深空多模态大模型及感算控一体具身智能火星车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图像应用与系统集成专业委员会主任、政协西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知联会副会长。李云松教授长期从事图像压缩编码和处理方面的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2012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入选国家级人才,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2018年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杜博+武汉大学.png

    杜博
    武汉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AI遥感多模态大模型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SCI期刊Neural Networks\Pattern Recognition\Neurocomputing\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的副编辑,《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编委。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遥感和医学图像解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相关纵向研究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ESI高引或热点论文2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得201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序1);2020 IEEE TGRS最佳论文;2020、2021年第22、23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19-2021年科睿维安全球高引学者;2020、2021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 张立强+北京师范大学.jpg    

    张立强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中分辨率遥感图像全球城市变化检测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GIS时空分析、遥感图像/点云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Science Bulletin、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CCV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计算机视觉顶级国际会议上;荣获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ASPRS)最佳学术论文奖等学术奖励。

  • image.png

    史振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多模态遥感大模型及相关应用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 结合遥感领域知识并基于光学、多/高光谱、SAR、文本等数据构建多模态大模型,已成为遥感领域目前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次报告中,讲者将介绍课题组近期在遥感多模态大模型方面的相关工作,包括MetaEarth(数字地球)全球范围遥感图像生成模型、Text2Earth多模态遥感图文生成模型、以及多模态遥感解译智能体等。最后,将对多模态遥感大模型的潜在应用场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个人简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宇航学院航天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与算法研究方面,研究了包括高光谱遥感图像的解混、分类、融合和目标检测;可见光遥感图像特定目标检测识别;大规模遥感场景自动标注、分割与分类等。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特区项目、高分专项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的资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IEEE期刊论文100余篇),论文引用17000余次。面向航天国防和民生保障等重大需求,承担了高分五号卫星地面处理系统、资源/高分系列卫星地物分类/变化监测和目标检测系统、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云雪判地面处理系统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共计20型卫星。担任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Pattern Recognition》、《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和《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编委;担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副主编、《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宣传工委会主任,理事。
论坛联系人
  • 张向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xrzhang@mail.xidian.edu.cn
参会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