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工业具身智能感知前沿论坛
论坛简介
在工业4.0向智能化深度演进的关键阶段,机器人具身智能感知技术正面临动态环境适应性差、多模态感知协同性不足、人机协作效率低等核心挑战。传统工业场景中,非结构化环境(如柔性物料抓取、高精度装配、自主导航)对机器人的实时决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现有技术仍受限于物理世界建模精度不足、跨场景技能迁移困难等瓶颈。本论坛聚焦具身智能感知领域前沿突破,汇聚学术与产业界资源,围绕机器人操作技术、物理世界模型构建、3D感知与技能泛化、视觉导航控制及人形机器人革命等方向,深入探讨技术挑战、创新路径及未来趋势。
论坛日程
论坛时间:2025年5月10日15:50-17:55
论坛名称:工业具身智能感知前沿论坛
主持人:魏振忠,张辉

工业具身智能感知_01.png

论坛主席
  • bcef58923e0a7039b3173ce9224a0a70.png

    魏振忠
    CSIG理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个人简介: 魏振忠,工学博士,教授。2003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兼任仪器仪表学会空间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动态测量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学术贡献有:提出了摄像机位置参数化视觉测量新模型、一维靶标随机移动等系列现场柔性校准新方法,发明了非对称高斯曲线交光条特征提取新方法、椭圆类视觉测量特征射影畸变矫正新方法,拓展了视觉测量现场校准体系,提高了动态视觉测量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研制成功的航空装备飞行性能动态测试站等系列装备,广泛应用于歼击机、无人机、大型客机等重点型号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空中试飞,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曾获2012年、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2、3),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共4项。

  • 图片

    张辉
    CSIG理事
    湖南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张辉,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院常务副院长、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科技部“十四五“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机器人视觉检测、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近年来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JW1XX工程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20余项。在IEEE汇刊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57篇论文,第1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以第1完成人获2022-202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以主要完成人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2年湖南省第十三届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20余项。
论坛讲者信息
  • 3adc81741e00130cfbb52fe4685813f8.png

    熊蓉
    浙江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具身智能操作技术挑战与进展
    报告摘要: 操作是机器人应用所需的重要基础功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实现通用智能操作是机器人操作研究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并贯穿着机器人的研发历史。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打造机器人行为GPT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本报告在介绍具身智能操作概念和需求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落地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团队取得的相关进展。
    个人简介: 熊蓉,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杭州迦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动化学会会士及理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决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等,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主持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Nature 子刊、IJRR、IEEE TRO、TPAMI等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期刊及ICRA、IROS、CVPR等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顶会发表论文近200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家发明专利66项,国家标准2项,37项专利企业使用转化,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

  • 70f6502aa846d6450d316d6361448536.png

    兰旭光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具身智能的挑战与边界:物理世界模型构建与因果推理
    报告摘要: 报告简要介绍具身智能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特别是机器人在物理世界行为智能方面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了具身智能的边界,提出了非结构场景基于视觉常识推理的机器人自主作业和持续学习方法,将多模态大模型融入人-机器人交互,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动态非结构场景进行视觉常识推理,完成自主作业。报告还介绍了世界模型驱动的自举模型预测控制、想象引导决策大模型的多机器人自主协同方法,以及相关算法在物流、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个人简介: 兰旭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习、多智能体博弈及人机共融协作等。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仿真学会“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如IEEE Trans和ICML/ICLR/RSS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出版编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获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 Learning System等期刊的编委。曾担任IEEE CYBER2019 和ICIRA2021大会联合程序主席,IEEE RCAR2023和ICIRA2024大会主席,IEEE 高级会员。
  • 6e8ffad16454b39d23c3441da6ad89e9.png

    丛杨
    CSIG理事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机器人3D具身感知及操作技能泛化
    报告摘要: 机器人自主操作能力不但是衡量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对提高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家庭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作业适应范围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机器人感知和认知能力实现机器人自主操作的关键,而视觉特别是3D立体视觉和机器学习是机器人感知和认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虽然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相关领域涌现出许多令人兴奋的进展,但机器人感知和认知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机器人还无法完成很多人类看似简单的工作,例如机器人视觉识别能力不足、自主操作泛化能力较弱等。本报告主要阐述针对机器人感知和认知中的视觉识别和在线学习问题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个人简介: 丛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国家杰青,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器人视觉、机器学习、医学影像分析、大数据处理、机器人伺服等研究。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杰青等项目多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奖项。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80余篇文章,担任IEEE Trans、《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的编委。

  • 5b2b7038c76eb467bca3f06928853e28.png

    王贺升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机器人视觉导航与控制
    报告摘要: 本报告着眼于服务机器人两大核心功能,即移动与操作,首先对服务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所面临难点进行概述。其次介绍了团队长期攻关移动与操作中核心技术难题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针对机器人动态环境下导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定位导航方法,实现了复杂大场景中移动机器人视觉融合的鲁棒感知与定位;针对复杂环境下机器人操作,创建了自适应视觉伺服框架与基于学习的移动操作方法。针对机器人移动操作,形成了一套实用性广的基于视觉的方法体系,提升了服务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水平。
    个人简介: 王贺升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分会副主任。现/曾担任国际期刊TRO, TMECH, TASE, RAL, IJHR, RIA的编委,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的高级编辑,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的顾问编委,Robot Learning的主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联合基金重点等多个项目。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计划等。曾担任RCAR 2016和ROBIO 2022的大会主席。将担任机器人顶会IROS 2025的大会主席。
  • f68d2bae5a4ff535b4c71ba968ba5c66.png

    江磊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 具身智能:一场从人形机器人开始的Ai革命
    报告摘要: 具身智能是通过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赋予机器人感知和学习能力的前沿技术。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具备拟人智能、类人形态和广泛适用三个特点,能够快速融入人类设计的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在技术演进方面,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使其具有更加智能化的感知、交互和决策能力。在产业现状方面,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众多企业积极布局,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具身智能操作系统OpenLoong项目的开源,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
    个人简介: 江磊,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科技部“智能机器人”专项总体组专家,国自然“共融机器人”秘书组专家,长期从事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的总体设计与集成、智能仿生行走、车路系统地面力学、机构原理及其动力学等技术研究,在四足仿生机器人技术,月球车行走系统,轻小型地面无人平台等2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中担任第一负责人,主导开展了350kg液压四足、350电动牦牛、140kg液压大狗、50kg电 驱动Panda5等四足机器人,连续三届获得“跨越险阻”无人系统挑战赛冠军,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科技论文27篇,发明专利33项。
论坛联系人
  • 谢核
    湖南大学
    xiehe@hnu.edu.cn
参会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