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论坛
会员发展与服务论坛
论坛简介
伴随着CSIG的长期高质量发展,CSIG会员数量已经增长至四万,如何为广大的会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发展更多的会员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借2025中国图象图形大会召开的契机,CSIG会员发展与服务工委会拟申办首届会员发展与服务论坛:图象图形领域杰出人才的成长和创新之路。论坛邀请图象图形领域内的杰出人才,例如:杰青、长江、IEEE Fellow、IAPR Fellow等分享其成长历程和最新学术成果,为广大的图像图形领域的老师和学生会员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并围绕图象图形领域职业发展为主题,开展panel讨论。
论坛日程
论坛时间:2025年5月11日13:30-16:00
论坛名称:会员发展与服务论坛:杰出人才成长和创新之路
主持人:马思伟,彭玺
论坛主席
  • 马思伟
    CSIG理事
    北京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马思伟,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主持十余项国家级项目,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处理与编码,已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多项。(曾)担任IEEE TIP、IEEE TCSVT、JVCIR期刊编委,IEEE VCIP2017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等。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会员发展与服务工委会主任、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
  • 彭玺
    CSIG理事
    四川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服务与发展委员会执委、秘书长。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四川省自然科学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基础算法及其在多学科交叉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MLR,TPAMI,IJCV,NeurIPS,ICML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
论坛讲者信息
  • 熊红凯
    CSIG理事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学术科研之路:趋势和分析
    报告摘要: 报告主要立足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方向(ECE),首先会描述传统国际化、本土化的学术科研发展机制,介绍不同的成长区别和重心;其次会分析最近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背景下的学术科研发展变化,提供观察后的思考;最后会展望一些给予国内青年学术科研人员的希望和建议。
    个人简介: 熊红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IEEE Fellow、AAIA Fellow,国家杰青(2014),长江学者(2016),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图像与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信息论与编码、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机器学习等。共发表SCI、EI论文 380 余篇,含:Nature和Science 子刊,IEEE Trans 著名汇刊长文 100 余 篇,顶级会议 ICML、NeurIPS、ICLR 等论文 80 余篇;获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 近 80 项;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4 项,包括重点项目 6 项;曾获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探索基金资助;曾任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评审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博士学位评审委员。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 次);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 次)、华为最佳创新合作奖和优秀合作奖、ACM Multimedia Top论文奖(2022)、IEEE ICIP Top 5% 论文奖 (2024)等;培养学生:入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青年长江、万人青年拔尖、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洪堡学者、微软学者,在美国获 NSF Career Award。
  • 纪荣嵘
    厦门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逆流而上:思源大模型的自主研发之路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分享我带领团队在大模型时代背景下完成思源(MindSource)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全流程自主研发的科研历程。在国际大模型纷纷涌现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从数据准备、模型架构设计、训练方法优化到应用部署的完整研发过程。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突破三大技术瓶颈的关键方法:快速多模态拓展训练、参数与计算高效迁移以及无需重训的大模型压缩,这些创新使思源大模型在国内外评测中取得优异成绩。结合这段充满挑战而富有成就感的研究经历,我将分享在大模型时代,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构建差异化优势、平衡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以及如何组建高效研发团队的经验,希望可以提供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时代高校如何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学术突破的实用参考和启示。
    个人简介: 纪荣嵘,厦门大学教授,科技处处长,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研究,近年来发表领域顶级期刊会议长文百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近3万次。获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2020、2023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工作组联合组长,福建省人工之智能专家组组长。
  • 郑伟诗
    CSIG理事
    教授
    报告题目: 我的CV探索
    报告摘要: 我将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分享自己在计算机视觉上研究经历,以及我对未来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愿景。
    个人简介: 郑伟诗博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IAPR Fellow,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现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长期研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应用。他发表CCF-A/中科院1区/Nature子刊论文 200多篇,其中在IEEE T-PAMI/IJCV/SIGGRAPH /自然通讯发表30余篇。担任国际人工智能顶级期刊IEEE T-PAMI等期刊的编委。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5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青年团队(负责人)项目等。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
  • 刘敏
    湖南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有温度的做科研,培养有温度的人
    报告摘要: 报告主要立足于新工科,分析近年来的学术科研发展变化,针对如何立足科研做好人才培养,分享一点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个人简介: 刘敏,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核心成员。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学位,湖南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机械工业先进制造视觉检测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工委副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汇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
  • 刘家瑛
    北京大学 长聘副教授
    报告题目: CSIGer的成长与探索
    报告摘要: 作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的一员,“CSIGer”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报告围绕CSIGer的成长与探索,从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与学会服务三个维度展开,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学会共发展的历程,讲述CSIGer自己的故事。
    个人简介: 刘家瑛,博士,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IEEE Fellow。研究领域为智能媒体计算与视觉理解。发表IEEE/ACM汇刊与CCF A类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2万余次,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4项。担任IEEE CASS MSA技术委员会委员,CSIG多媒体专委会秘书长,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Multimedia Magazine等期刊编委,ACM ICMR指导委员会委员,ACM MM Asia 2024大会主席,ACM MM Asia 2025/ACM ICMR 2021/IEEE ICME 2021大会程序主席等。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获得者、CSIG石青云女科学家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等。主讲的全球MOOC课程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论坛联系人
  • 王兴刚
    华中科技大学
    xgwang@hust.edu.cn
参会注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