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术论坛-跨模态交互认知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跨模态交互认知论坛
论坛形式:论坛
论坛介绍
当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走入人们的生活,协助我们的工作,如何高效地获取来自不同传感器的跨模态信息(如视频/音频、RGB/深度、RGB/激光雷达、视觉/文本、图像/文本等)并进行融合,使机器与人、机器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智能交互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次论坛邀请全国知名高校及企业的优秀学者汇聚一堂,观点碰撞,探究如何实现语言与视觉等跨模态交互技术、如何高效提升感知能力、多模态内容生成、视觉感知及样本数据间的关联刻画、多目标优化学习和显著性检测等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向广大专业同行分享关键技术、创新难点及发展趋势。本论坛鼓励作者提交以跨模态交互认知为主题的优秀学术论文。
论坛主席
姓名:马楠
单位和职称: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马楠,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交互认知、机器视觉、无人驾驶、知识发现与智能系统。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创新专项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承担北汽集团、东风悦享、云迹科技等9项企业委托智能交互系统项目。带领团队多次在国际、国内智能驾驶重要比赛中获得冠军,团队成果“无人驾驶云智能交互系统”获第二届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特等奖;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主讲《智能交互技术》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八轮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主编教材《智能交互技术与应用》评为2021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姓名:刘永进
单位和职称:清华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刘永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所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智能图形专委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7)、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3)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几何与图形学,情感计算,人机交互,多模态媒体智能信息处理。
近五年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包括7篇PAMI,5篇ACM TOG/SIGGRAPH,22篇TVCG/TIP/TMM/TAFFC/TASE/ THMS/TCDS和21篇CVPR/ICCV/ECCV/AAAI/ICRA。一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三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近五年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度最佳论文奖(2017、2018)在内的十余项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的最佳论文/优秀论文。六项专利进行了成果转化。培养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市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两名博士毕业生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科学家奖,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两次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2018年一等奖和2021年二等奖),以及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22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报告嘉宾
姓名:梅涛
单位和职称:HiDream.ai 创始人兼CEO
报告题目:多模态内容生成及应用
个人简介:梅涛博士,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HiDream.ai 创始人兼CEO,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IAPR/CAAI Fellow,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梅博士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等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发表论文300余篇,引用率超过三万余次,先后荣获15项最佳论文奖,拥有70多项专利,并主导研发了多款全球日活用户高达数百万的商业产品。此前,他曾任京东集团副总裁和微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姓名:刘怡光
单位和职称:四川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智能探测感知的挑战与对策
个人简介:刘怡光,男,四川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南京理工大学学士(1995)、北京大学硕士(1998)、四川大学博士(2004)、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2008)、帝国理工学院访问教授(2011)、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3)。论文100余篇,IEEE汇刊/ICCV/CVPR/PR等权威期刊会议70余篇,SCI收录8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2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次(1/10,1/5)、IEEE ICME论文奖2次。《激光技术》、《中国图形图象学报》编委(2022年优秀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融合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大会CCIG2022程序主席。
姓名:黄迪
单位和职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多模态视觉感知
个人简介:黄迪,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方向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在领域内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引用7500余次,获IEEE ICB等学术会议论文奖项5次、国际音视频情感计算竞赛第1名、国际机器人抓取与操作竞赛第1名。成果成功应用于公安、网安、医疗等国家重要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和智能交互专委会秘书长,曾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姓名:安平
单位和职称:上海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多信息融合光场重构及显著性目标检测
个人简介:安平,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曙光学者、优秀技术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图像科学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沉浸式视频处理、智能视觉、图像处理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以及上海市项目二十多项,并与上海文广、华为、航空电子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部世博科技先进个人等奖项。
姓名:李阳阳
单位和职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量子优化、学习与识别
个人简介:李阳阳,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国家级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量子感知与智能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2012年、2014年分别入选了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基金、陕西省重大研发计划、“十三五”预研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课题副组长完成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本人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3部,英文章节1部,教材1部,获得陕西省优秀研究生教材一等奖。
论坛日程
5月14日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