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论坛-第三届CSIG年度学科发展报告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第三届CSIG年度学科发展报告论坛
论坛形式:论坛
论坛形式:工委组织
工作委员会:咨询与评议工作委员会

论坛介绍

图像图形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已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广泛应用。本论坛从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2022年图像图形学发展年度报告撰写组中邀请了六位著名专家,从开放环境下的模式识别与文字识别、遥感影像小目标检测、跨模态表征与生成、三维点云场景理解与重建、自动驾驶3D目标检测、面向虚实融合的人机交互等方向,系统介绍和探讨各方向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论坛主席

姓名:李波
单位和职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李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副组长、军委装备发展部人工智能装备应用基础技术专家组成员。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推理、嵌入式智能系统。已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40余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安全共享与特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原总装“十五”、“十二五”某边海防视频系统型号总设计师。在本领域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国内外发明专利8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姓名:张永飞
单位和职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张永飞,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高级会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863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企业合作预研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IEEE TMM、TCSVT、CVPR、AAAI等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20余项,转化近10项)。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咨询与评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负责学会学科发展报告撰写工作的组织、评审与推荐,并协助科技成果鉴定等工作。

报告嘉宾

姓名:殷绪成
单位和职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开放环境下的模式识别与文字识别技术

个人简介:殷绪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现为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他长期从事模式识别、文字识别、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工业智能技术及应用研究,在IEEE T-PAMI、IEEE T-IP、CVPR、ICDAR等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近100篇论文;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带领团队连续四届(2013、2015、2017和2019年)荣获国际文档分析与识别大会技术竞赛共15项冠军。

姓名:程塨
单位和职称: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遥感影像小目标检测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程塨,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连续3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遥感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PAMI、IEEE TIP、CVPR、ICCV等,2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Google学术总引用1.3万余次,3篇第一作者论文单篇引用大于1000次,3篇论文入选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得2021年度IEEE TCSVT最佳论文奖和2021年度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最高影响力论文奖(IEEE GRSS Highest Impact Paper Award)等学术奖励,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担任IEEE GRSM、IEEE JMASS、ISPRS JPRS、JRS等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姓名:李泽超
单位和职称: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跨模态表征与生成

个人简介:李泽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安全信息感知与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兴趣主要是媒体智能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发表ACM/IEEE Transactions和CCF A类会议论文70余篇;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0-2021年连续2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等;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担任IEEE TNNLS、Information Sciences等期刊编委。

姓名:马利庄
单位和职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三维点云的场景理解与重建技术

个人简介:马利庄,理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CAD&CG 专委会副主任。马利庄博士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人选,浙江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多年来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视觉、数字媒体、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前沿问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0 多篇。

姓名:李熙莹
单位和职称:中山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图像的自动驾驶3D目标检测综述——基准、制约因素和误差分析

个人简介:李熙莹,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教授,现任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与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与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目标检测与识别、视觉交通信息获取与分析、视频大数据、视觉测量等技术及其应用。主持有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基面上等课题20余项。出版教材1部(《视频图像技术原理与案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4项(国内20项,美国4项)。2017年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曾协助侦破全国性车辆盗抢专案等涉车刑侦反恐大案要案;产品应用在中国、泰国、香港等3个国家和地区。

姓名:陶建华
单位和职称:清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虚实融合的人机交互

个人简介:陶建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包括:语音处理、认知推理、数据内容分析、智能交互等,完成多项国家和国际标准,在IEEE TPAMI、IEEE TAFFC、IEEE TASLP等期刊或主要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和成果曾多次获国内外学术会议奖励。成果获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技术发明特等奖、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和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兼智能交互专委和情感智能专委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兼人机交互专委主任等职务。

论坛日程

5月14日 上午